阅读历史 |

第25章 第 25 章(1 / 1)

加入书签

当平王得知自己的城门已经被攻破的时候,他还没有回过神来。

明明城门都没有过来士兵传讯,明明朝廷的军队不是在城外等着吗?怎么就攻破了?

这一切来的太快,也来的太急。他只能急急忙忙跟着幕僚装上金银财宝准备逃难,就连家中的妻儿也无暇顾及。

但是无论他的动作再快,也快不过蜂拥而至的人群。原来不知何时百姓们已经围在他的门前,堵住了大门不让他出去。

眼看着自己唯一的生路被一群百姓毁掉,平王这时才感到后悔:“也怪我当初没有积德,所以才会在劫难逃啊!”

见到自己的主子都已经颓然放弃,幕僚更是瘫坐在地。平王府忠心的府兵还在前面帮着平王抵挡着百姓们的攻击,但所有人都知道大势已去。

永宁侯世子带领的军队更是势如破竹,长驱直入。百姓们见到官兵到来,更是给对方让出了道路。

平王此时一身布衣,灰头土脸,而永宁侯世子则是身披铠甲,意气风发。原本在气势上变不如对方的平王见到此景更是心中苦笑。

随着永宁侯世子的下马,百姓们纷纷让开。平王也让自己的府卫们放下了手中的武器。他与别的藩王联合,总兵力才不过三千,而如今看来除了自己的府兵之外,这座城中原本的将士只怕都已经选择投降。不然,他又岂会没有听到杀敌之声?

永宁侯世子双手抱拳:“平王,许久不见。”他态度自然,仿佛是在见多年未见的老友。然而他和平王都很清楚,在此之前,二人从未见过,更谈不上朋友。

平王神情恹恹:“怕是见了这一面,以后也就不会再见了。”他看向自己的府兵们,又想到后院中的妻子儿女,这些人都是因为自己的贪婪而受到了牵连。

他站起身,郑重地给永宁侯世子行礼:“世子,本王知道本王的妻小应当是逃不过了,但这八百府兵不过是尽自己的职责,还请世子不要赶尽杀绝。”

永宁侯世子点头:“他们也曾是朝廷的军人,只要愿意重新回归朝廷,那么我自然可以既往不咎。”

平王随即看向自己的府兵们,他们顿时心领神会,脱下了那身象征着平王府的铠甲。

永宁侯世子见此也满意,不料平王又道:“我那府上的仆人们,还请世子替我将他们的卖身契送还,也当是我为自己死后积德。”

这个要求同样也不是特别为难,永宁侯世子也答应了。

平王最后再看了眼怒视着他的百姓们,心中也再无留恋。永宁侯世子当即察觉不对,只见对方口吐鲜血,俨然是中毒之相。

“本...本王再怎么没用...亦不可死于刀剑之下!”这是平王最后的遗言。他这一辈子活得不像一个皇族,死的时候倒还记得维护皇族的荣誉。

永宁侯世子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吩咐将士们将其尸身收敛,便又去做战后的安抚工作了。

·

有了永宁侯世子这一战的威慑,也让不少人心中有了底。和朝廷硬碰硬是不行的,且不说自己平日里有没有收买民心,更何况朝廷也不缺少兵马。

也因此,安定侯的工作也进行的越发顺利。不仅不少钉子户主动愿意配合,还有不少人听闻他来便提前将自己的家产散尽,就为了得到一条活路。很快,这大江南北便传遍了安定侯之名,也让他这些年一直被批判的名声好上了一点。

永宁侯世子也按照闻人衍的意思,执行着刚刚颁布的法令,每到一地便会去收拢亲王们超出规制的府兵。很快,原本不过八千人的队伍竟然扩展至一万多人,眼看着藩王们再也没有了与朝廷反抗的资本,他这才心满意足的班师回朝。

这两位都把闻人衍交待的工作做的很好,闻人衍便决定嘉奖二人。只是一直以来对安定侯心存犹疑的太子认为,若是让安定侯复出,怕是会有危及朝纲之嫌。

他找到闻人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父皇,安定侯本就不是什么良臣,父皇前些日子才将其罢免,如今又要起复,那岂不是又会让朝堂对立?”

闻人衍看着自己定下的继承人,抛出一个问题:“在你看来,之前的朝堂如何?”

太子不假思索答道:“前丞相与安定侯相抗,二者不分伯仲。”

“那现在呢?丞相可有拉帮结派?”闻人衍又问道。

想到被众大臣一起弹劾的王卓,太子也说不出什么他拉帮结派的话,前丞相的府邸不说每天都有人拜访,但也没有到王卓这般门可罗雀的地步。

太子只好说道:“王丞相他一心为国,自然不会结党营私。”

闻人衍点点头:“既然你都明白,那你看这朝堂,又有多少人会选择再次依附到安定侯门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哪怕安定侯被朕再度启用,他对其他人来说也依然没什么用处。”

“再者,安定侯难道不是一个忠臣?”闻人衍看向太子。

太子这下卡了壳,要说到忠,安定侯那是毋庸置疑的。他贪他奸,但当初若不是他对皇帝忠心耿耿,又怎么会做到如此高的位置?

“既然安定侯乃忠臣,此事的确有功,朕自然应当嘉奖。”说完,闻人衍看了一眼太子,意味深长地说道,“身为君王,不得以自身的好恶来给与臣子奖惩。”

太子再拜,他听明白了。安定侯确实有了功劳,而自己却想要剥夺有功之人的奖赏,那又让朝臣如何看待自己?

再者,现在的朝堂已经与当初大不相同,到时候哪怕安定侯回到朝堂,自己难道还怕了他掀起什么风浪不成?

此时,太子心里的一道结也终于被解开了。当初依附安定侯的人不知凡几,二皇子又备受父皇宠爱,他当时的地位可谓岌岌可危,甚至还要看安定侯的脸色,哪怕对方有意让自己的女儿入主东宫,自己竟然也无法拒绝。

如今,等安定侯再回到朝堂,则是对方需要看自己的脸色了。

想通了一切的太子终于放下了心,他又和闻人衍商讨一番,父子二人对着国事又交换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许久之后,太子才回去东宫。

闻人衍对这个太子是越发满意,虽然行事上还有些稚嫩,但知错就改,又善于学习,以后定然会是一个不错的皇帝。

心思回到政事上,想到安定侯此次立下的大功,闻人衍心念一动。户部尚且还有个主事的位子,不高也不低,给安定侯正好。

至于对方会不会继而复贪,闻人衍想到这些天被安定侯举报的贪官,心里默默地摇了头。贪官之间也要有自己的规矩,安定侯就是那个破坏规矩的人,只怕如今他无论到哪里,别人连一文钱也不敢多送了。

不久之后,安定侯和永宁侯世子归朝,大臣们按例对二人一阵称颂,闻人衍也颁布了圣旨嘉奖二人。永宁侯世子收拢的府兵过了明路,被闻人衍允许编入他的队伍,并让其兼任朱雀门统领。看着虽然像是个普通的守皇宫大门的门将,但这也代表着帝王的信任。

安定侯则被任命为户部主事,以前的他怎么会看得上这点小官?但现在他却是感激涕零,直呼万岁。

见二人对自己的赏赐都很满意,闻人衍的嘴角也上扬了些许。

这些天全国上下的官员贵族们人人自危,但是百姓们的日子却不知道好了多少。田地回到了他们的手中,陛下还怜悯他们,免了他们一年的赋税。对于无田可耕者,官府更是将官田租给他们,只需要交定量的租金即可。

也正是因此,在原主统治之下,不断减少的人口总算多了些许,不少流民也变成了有着固定耕地的农户。

再加上朝廷还在修小学,他们还能把孩子送过去识字,这也让不少百姓对闻人衍越来越拥戴。

·

京城郊外的一处小学,闻人衍正在和皇后一起听着里面的学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和二皇子的教书声。

原本二皇子还有些不认命,但是当闻人衍直接将他丢在这里的时候,他便开始害怕了。这里哪里像一个普通的学堂?没见着他的一些远方表哥表姐们都老老实实换上了教授的衣服,在这里教书吗?

什么样的学堂,什么样的学生竟然能让皇族之人教授?二皇子本想端着架子,但很快他便发现这里没有一个人理会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自己的那些远方亲戚们一天到晚更是忙的脚不沾地。

好在用膳的时候,他们还会记得有他这个人,给他准备一份饭菜,否则他真怀疑自己会被饿死。

时间一长,他看着认真读书的学生们,也不再像之前那般抵触。终于有一天,他主动迈进了学堂,站在讲台上为学生们上了一堂课。他原本以为自己会羞愤不堪,没想到最后却是如释重负。也是这个月,他第一次收到了他的工钱,虽然很少,但他感到了充实。

闻人衍坐在石凳上,吃着新鲜的瓜果,对皇后说道:“早说了,他会喜欢这里的。”

皇后也倍感欣慰:“皇室兄弟之间若能和睦,对天下也是一件好事。”

能不和睦吗?闻人衍看向二皇子,二皇子来到这里的时候,他便让人监视着,若二皇子仍旧不知悔改,那就只能让对方“生病”了。

作者有话要说:软的不行来硬的,明的不行来暗的,当皇帝,这些都是基操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