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章 第 24 章(1 / 1)

加入书签

王卓想到叛乱的平王,心里更是摇头。就这脑子,还跟陛下斗?趁早给自己买一副棺材说不定还能用得上。

闻人衍安排了这一系列事情,心情终于好了些许。在他看来,若自己不来,按照原主的玩法,国库入不敷出,又没钱拨放军饷,朝中将领都与其离心,怕是要不久便会被蛮族长驱直入。

这边王卓已经拟旨,闻人衍直接让人公布圣旨的内容,并让各州府都张贴告示,表明朝廷这次的决心。

一些大臣们听到这个消息更是吃惊,闻人衍根本就没有把这事情拿到朝会上说明,而是直接下旨,没有按规矩办事。以前的皇帝哪个不是老老实实先在朝堂议事再颁布诏书的?以前那些小事,他们也不忍了,可削弱王族的府兵与谋反有关,此等大事焉能不在朝堂上与百官商讨?

朝堂上资历深厚的老臣们觉得不行,事情有一就有二,此等先例断不能开。但要陛下收回圣旨自然也不可能,陛下是不会有错的,那他们只能把目标集中在王卓身上。

于是乎第二天,王卓上朝之时便收到数位大臣的弹劾。他摸着头上的乌纱帽,再次感叹当官不易,当陛下的官更是不易。

闻人衍见到下面出来弹劾的臣子,心中好笑。越是古板的臣子越是讲规矩,自古以来,大臣的权力便和皇帝的权力此起彼伏。闻人衍不怕皇权被限制,但是他当皇帝的时候,绝不容许大臣们用陈腐的规矩拖自己后退。

看着呈上来的数本弹劾文书,闻人衍当即拍手道:“好啊,不愧是朕忠心的臣子,那朕想问,平王有底气谋反,是否也有府兵之故?”

大臣们知晓皇帝是真的生气了,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接皇帝的话头,唯独他们弹劾的王卓却气定神闲地走出来,说道:“自然如此,若无那么多府兵,他们又哪来的底气?”

闻人衍和王卓一唱一和,直接将下面的大臣们堵了回去。部分年轻的臣子更是出列说道:“陛下是为天下考虑,削减府兵又有何错?诸位是否有些小题大做了些?”

老臣们被怼了一通,但即便如此,他们也没仍然坚持道:“陛下此举错亦无错,削减府兵,自然是为了天下的安稳,可此等大事不经过朝会商议便轻而易举地定下,那我们每日上朝又是为何?再者,陛下虽然是真龙天子,但也难免会有考虑不周之处,大臣们商议一番,也能助陛下更好地管理天下,难道不是吗?”

此言一出,前先被闻人衍提拔的臣子便出来反驳:“我在朝堂议事这么久了,也知道一件事情至少要讨论两三天才得出个结果,叛军已经集结,还等着你们磨蹭吗?”

“你——”老臣怒指对方,“不循礼法,此人哉?”

眼看着对方快被气到中风,闻人衍这才出声道:“都别吵了,两位都是一番好意,但事急从权,这件事就此揭过。”

闻人衍的表情上明晃晃写着“发生这种事情大家都不想的”,可把老臣气坏了,但皇帝都已经对此事下了定论,他们也不好说什么。

经此一事,朝堂上的官员们更加小心翼翼,如今的陛下可不是以往那般了,皇权已经被对方紧紧握在手中。

·

平王这边,听说皇帝不仅没打算退缩,还派了军队过来,并且颁布旨意要削减所有皇亲的府兵。前一个消息让他心有忐忑,后一个消息则让他狂喜。

他连忙对幕僚说道:“陛下还是想的太简单了,以前宗室们便被他接二连三的手段弄得喘不过气来,这次对方又颁布如此圣旨,那些宗室能咽的下这口气?”

幕僚也说道:“然也,此时正是联络其他宗室的好时机,这至高无上的位子,王爷说不定还能亲自坐上一坐。”

他们正高兴着,便听到外面有士卒大声来报:“不好了,朝廷的军队将我们围起来了。”

平王连忙问道:“可探出外面有多少人马。”

士卒说道:“约莫有万人,就在城外,但不知为何他们并未攻城,而是就地安营扎寨。”

幕僚听完后,连忙道:“王爷,他们这是想要我们弹尽粮绝,不攻自破啊!不过王爷大可放心,府库的粮食足以撑上两个月,此不足为惧也。”

平王这才安心下来,他轻哼一声:“他们这回倒也失算了,朝廷的军队长途跋涉,所带的军粮定然不多,本王倒要看看是谁耗得过谁。”

与此同时,平王反叛后,他所在的城中的百姓们生活并不是很好。打仗需要钱粮,平王竟然直接让人去百姓的家中哄抢,如此得来的钱财虽然迅速,但也让不少百姓恨不得啖其血肉。

“这朝廷的军队什么时候才过来啊?我看啊,这日子快要过不下去了。”一位妇人说道。

旁边的人迅速捂住她的嘴:“慎言!这话若被人听到,怕是会有灾祸啊!”

妇人脸色一变,随即又说起其他的事情来。

面对这场声势浩大的清君侧,平王面对的第一场战役并不是和官兵发生的,他甚至没想到,那些人会对着他拿起武器。

那天妇人回家之后,又数着家中的米粮叹气。她在外做工的丈夫也回来了,看到家中空空如也的粮缸更是拿上柴刀扭头一走。

妇人连忙叫道:“这兵荒马乱的,你干什么去?”丈夫答道:“谁拿了我们的粮食,我就找谁拿回来。”

妇人怔住,急了,一路小跑拉住丈夫:“你疯了?他们那么多人,你去了会死的。”丈夫甩开妇人的手,头也不会地答道:“若我不去,我的妻儿也会被饿死。”

这句话让妇人恍惚了一瞬,她没有再说什么,而是转身从厨房内拿了菜刀,意思已经十分明显。

随即,丈夫便和妻子走了出去。旁人见到他们的模样,有的吓了一跳,紧闭大门不出,有的则拿起刀和他们一起出发,这短短的时间内便聚集了一百多人。

不少人躲在家中偷看着他们行进的步伐,他们也在赌。倘若这一百多人成功了,那平王迎接的自然是更大的反叛队伍。

这些人不分男女老少,朝着平王的府上走去。当平王听到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时,顿时不屑一顾,直接让自己手下的人马将他们解决。

但他忘了,他手下的军队也是这城中的城门,平日里也没有见过血,也是临时拉凑起来的,此时又怎么忍心对自己的乡亲下手?恰在这时,城外又传来了朝廷军队的叫骂声,那些人像是找到了主心骨一样,朝着城中的大门而去。

见到一群人浩浩荡荡地拿着凶器过来,守城门的小兵们都已经傻了,守城将刚想下令,人群中便传来一个声音:“儿啊,你这是要杀你亲生父亲吗?”

守城将的命令时怎么也发不出去了,后面的人群也有样学样,对着守城的士兵们说了起来:

“你这小子小时候我还抱过你呢,怎么着,当了兵就要杀我们这些老百姓了?”

“大力,我是你邻居啊,当年你成亲我还去吃过席呢!”

......

如此骚乱下,守城将竟然无法派人向王府传讯。很快外面官军的叫骂声又继续传来:“你们这群人难道真的愿意为那平王而死?别忘了他是怎么对你们的,在他手下当兵,我都嫌晦气!”

那群人也听到了官兵的叫骂声,更是激动:“你们这群当兵的,瞧着人模人样的,却只会欺压我们老百姓,还帮着那平王做事。”

他们激动之下,竟然真的冲破了城门,外面的军队见状赶忙派人前来将这些百姓们接收并带回营地安顿,此时城门已经打开了一个缺口,源源不断的百姓们从里面跑了出来投奔朝廷。

看到这样的场面,永宁侯世子也不由得感叹道:“得民心者得天下,此话果然不假。”

·

时间转到永宁侯世子刚到城外驻扎的时候。

因为陛下说了,前三日只围不打,永宁侯世子便挑了几个嗓门大的,让他们前往城门叫骂,骂了几句就走,也不多留。这让有气没地方出的平王军队更是憋屈。

永宁侯世子深知对方的军队不过是乌合之众,而自己的这边人马众多,占据优势。但他们不仅是要歼灭敌军,而且还要保护城内众多的百姓,这些藩王们平时做事便天怒人怨,此时又怎会得到百姓的拥戴?

三天,百姓们定然也知道朝廷的军队到了。永宁侯世子不由得面上紧张,他虽然是第一次统领兵马,但本就是军侯世家出身,在他的指挥下,军队自然也不会出什么乱子。只是这次陛下还说了,不仅要歼灭敌军,还要保护城中百姓。

他心里也没个底,百姓们虽然对平王心生憎恨,但他们真的会因此而选择反抗?那平王可是拥有三千兵马,谁会在知道必死的情况下还会站出来?

闻人衍也是只笑不答。三日修整,不仅是让城中百姓知道朝廷的军队已经来了,也是让士兵们憋着一肚子的怒火来和敌人战斗。如若百姓们能在这三日中破城而出自然最好,若实在不行,三日后等大军攻城,士兵们和敌方叫骂多次,只练不打,此时交战,则更为勇猛。

平王手下的兵马哪里能和永宁侯世子手下真正上过战场的老兵抗衡?此战他必败。

作者有话要说:继续推平,准备北上推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