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章 第 17 章(1 / 1)

加入书签

“姑娘的娘,祖母,乃至高祖母余下的嫁妆都是留给姑娘的,这是法理上规定的,没人有异议。林家公中的田产铺子,银票珠宝乃至古董珍玩,就是留一半给姑娘,另一半归族中亲人。”

“另外,老爷必定有些私产,这个是怎么处置的,姑娘应该心中有数,老奴知道的就是这些了。”

林黛玉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父亲临终前交代了许多东西给自己,那是避着琏二哥哥给的,黛玉自然是放在自己的潇湘馆里。

那还有一半的家产,以及之前林家几代女主人余下的嫁妆呢?

王嬷嬷猜着黛玉的疑惑,说道:“姑娘没有拿到手的,自然是琏二爷拿去了,至于他怎么处置,给了谁,我倒是没怎么留意,十有八九应该是给老太太存着了。”

黛玉知道,现在去问贾母,也不好。贾家是否挪用了自己的家产,也没人会真实地告诉她。

林黛玉起身缓步走在屋中,这未免对她这个父母双亡的孤女太难了,自家族亲分去一半就算了,外祖家也来插一杠子。

王嬷嬷看着黛玉,小心翼翼地劝慰道:“姑娘,你别想这些......反正,老太太肯定将你定给宝玉的,等到那日,姑娘掌家了,姑娘的家私还是能拿到手。这府里也是姑娘的婆家,本是一体,现在先用些银两也是可理解的......”

黛玉猛一回头:“嬷嬷莫要说这话。”

王嬷嬷忙笑着低声说道:“我不会同外人说,只是和姑娘亲近,在姑娘面前才说的。”

黛玉急急地走到她身边,说道:“嬷嬷,我知道你觉得宝玉好,觉得嫁到这府里来也好。可我不这么认为,以后你自然会知道的。”

又叮嘱道:“以后,若是有旁的丫鬟婆子向你说起我和宝玉的事情,你要冷言训斥她们,把这种话扼杀住才好。”

王嬷嬷只当黛玉是怕流言蜚语影响闺誉,忙说道:“我记住了,这种话确实不能给下人们嚼舌根。明日我也和紫鹃她们说了才好。”

黛玉和王嬷嬷讲不明白,这位从小就悉心呵护她的奶母还是认为做宝二奶奶是自家姑娘最好的选择了。于是黛玉就嘱咐她莫要将今天的话语外传,让她出去了。

黛玉坐在桌子旁,自个儿给自己倒了杯茶。算了,好在父亲有给自己留私产,其余的以后再说吧。

这时,紫鹃进屋了:“姑娘,我回来了。”

黛玉今天早上差她去范家看看香菱,并给舒雯送信去。见她回来,忙问她如何。

紫鹃笑道:“姑娘放心,香菱已经能起身了,也吃得下饭了,她对姑娘千恩万谢,还要给姑娘磕头呢。”

黛玉一听,就高兴地说道:“那就太好了,好几日没一件喜事,现在总算能高兴一下了。”

“依我看,那香菱也算是个意志坚韧的,饶是经历了这些骇人的事情,也不会自怨自艾。姑娘不知道,我今天去的时候,她竟然在床头看起书来。”紫鹃对香菱很是佩服。

黛玉感慨道:“宝姐姐总说她是个呆子,我觉得她最是难得了。”

紫鹃拿出一封信来交给黛玉,说道:“我今儿把信给了雯姑娘,她看完后就给姑娘回了信。”

黛玉忙拿过来打开看。紫鹃看着她越看越是高兴,眉眼舒展开来,问道:“姑娘,是有什么高兴的事情吗?”

黛玉歪头调皮地笑道:“往后你就知道。”又吩咐紫鹃从首饰匣子里拿出一对上好的金镶玉镯子来,自己到窗前桌案上提笔写了一封回信。

“你把这对镯子仔细包好,连同这封信一起叫人送去范府给舒雯妹妹。待会就去,别耽搁了。”,黛玉对紫鹃说道,“哦对,老太太早上还命人送来时兴的果子来,我吃不了那么多,你拿一半过去。”

“嗳”,紫鹃忙应下,迟疑了一下又说道:“这果子是其次,但这镯子可是贵重的,姑娘从姑苏带过来也没带过几次,眼下也没什么日子需要送大礼,姑娘真的要把它送过去吗?”

黛玉笑道:“舒雯妹妹刚帮我搭救了香菱,送个贵重的首饰过去也是应当的,况且我首饰也多,不差这件。”

紫鹃听罢,就出去叫人送信了。

原来黛玉是托舒雯在外头给她购置一间小巧玲珑的宅子,让香菱住过去。黛玉原来把香菱放到范家的山庄里,就怕范老太太知道,引出来其他的事端,于是另想其他去处。

还有一层打算,若是以后贾府抄家了,她也有地方可以去。

虽然林家在京城也有宅子,而且还不小,甚至房契也在黛玉的手中——林如海临终的时候交给她的。但还是过于张扬了,林府有人住了,贾府人一定知道。

舒雯的回信里说她会尽力帮忙的,自家的表哥和市井里的人有几分交情,或许能帮上大忙。

黛玉看到李铮的名字有些迟疑,不过也无碍,能顺顺利利办成事就好。

故而黛玉叫人送去一对金镶玉的镯子,当作是定金了。

黛玉手中虽然有银子,但来回送东西的人多,拿了银票出去就会有人起疑探求,黛玉不愿冒这样的风险。

林黛玉看着屋外鸿雁飞过,双手合十,心中默念:“父亲母亲,保佑我,做成我想要的事情。”

却说王熙凤奉贾母之命前往江南甄家贺寿,船行了两个月才到金陵。

船头有人预备来接,都是贾家留在金陵的奴仆,还有几个则是贾家的偏房族亲,赶着来讨好凤姐。

凤姐一下了船就有人奉承伺候,心中很是得意。她这个贾家的二奶奶,在金陵也是一样的风光。

上了马车后,凤姐觉得路走得颠簸,手指头撑着太阳穴,眼色有些不郁。

小红和凤姐同坐一辆马车,见状,便机灵地凑过来给凤姐按着,嘴上说道:“奶奶辛苦了,早知道就做了轿子了,这金陵的路就是没有京城里好走。”

凤姐闭着眼睛摇摇头,说道:“我们一行人,坐着轿子过于张扬了。如今我们府上也没那么多钱,若是那些老族亲见了我来打秋风,我可是拿不出来了。”

凤姐此行只带了小红一个贴身丫鬟,巧姐儿如今也是三四岁光景,身子娇弱,凤姐怕那些嬷嬷丫鬟们一个不留神,巧姐儿就病了夭折了。故而将平儿留下了,也可以看紧家里的事情。

另外还带了旺儿夫妇,他们是凤姐的陪房,最是亲近,凤姐放高利贷这样隐秘事情都是交给他们去做。

还有贾母派的两个嬷嬷,几个随从的男性仆人。

一行人坐着几辆灰扑扑的不起眼的马车,到了贾家在金陵的老房子。

贾家留在金陵的仆人不多,鸳鸯的爹娘本来也是在这里看房子的,去岁都殁了,余下不到十人。

那些人为首就是姓许的两口子,他们也是亲自到码头接了凤姐,又弯腰陪笑地把凤姐送到贾府老宅子东边的一个小院子里头。

凤姐进去一看,窗明几净,配件周全,虽然没有怎么金碧辉煌,但布置得很是清雅,足以看出用心。

许管家站在门外,许家媳妇在里头,见着凤姐围着屋子转了两圈,都不敢出声,屏气听凤姐的声音。

只听凤姐笑道:“不错,是我们家办老了事的人了。”二人才松了一口气。

许管家带男性仆人去二门外的厢房歇息。许家媳妇忙给凤姐倒茶:“二奶奶大驾光临,我们收拾了两三日,只怕奶奶不喜欢。若是奶奶住得高兴,就是我们的造化了。”

后头还跟着三个年轻媳妇,笑得十分谄媚。

凤姐笑了几声,接过了茶,叫了声小红。

小红应声拿出几个荷包来,一一给到每个人的手中,他们忙感恩戴德:“多谢奶奶,多谢姑娘。”

凤姐弹弹衣服,笑着说道:“你们做的好,自然有赏。但丑话说在前头,家里老太太叫我来四处看看,我们家在金陵里还有两座庄子,还有专门供着祠堂祭祀的几亩田,若是被我查看出有什么不妥来,该罚的我怕也不会手软。”

一时大家都噤声。

那许家媳妇腰都要弯到凤姐跟前:“二奶奶这话说的是。可今年雨水多,这秋日的收成并不好,今年交上的粮食恐怕不多,请奶奶多担待,明年再挑着上好的去见奶奶。”

凤姐倚在椅背上,漫不经心地说道:“你先别忙着说这些,好不好我有眼睛看着。”

又抬头看着许家媳妇,寻常的衣料,头上也只是一只小小的簪子,很是普通。

凤姐问道:“你管的是哪处的?”

许家媳妇忙陪笑道:“我们老许家是守着祭田的,去年金家的人没了,我们当家的派了二弟家过来看房子。”

说着拿手指着后头一位高挑的媳妇,脸色圆圆的,看起来十分温和,“她就是我家二弟媳妇。”

又指着另外两位稍微年长的媳妇:“这两位家里是金陵两处庄子的庄头。何家的管着东边的,崔家的管着西边的。”

三人齐齐行礼,凤姐点头,直起腰来,道:“忙去吧,守在这里也久了,都散了吧,以后有的是要见面的。”

三人听了忙退出去,许家媳妇还不敢走,想要帮着小红收拾东西。

凤姐稍稍抬眼,她识眼色,知道凤姐车马劳顿,要歇息了,就赶紧走了。

小红过来服侍凤姐躺下歇息,凤姐在床上悠悠叹息。

小红笑道:“奶奶别担心,她们都是我们家的家生奴才,若是觉得不好,收拾起来也不难。”

凤姐道:“你不知道其中的缘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