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章 徐温(五)(1 / 1)

加入书签

“你应当担心的不是他,皇帝。”

“不,朕不担心他。朕担心的是南阳城下那一整支军队,究竟能不能顺利抵京,更甚者,究竟能不能继续举着那‘勤王’的大旗。”

话说到这个地步,再愚钝的人也能明白过来,他们谈的分明不是徐温。

而是传闻中,那个出身卑劣,不得徐温看好,又孤身撑着徐军大旗的——

徐温之子,徐钦。

闻言,太后轻笑了一声。

皇帝这才转过身来,正在这一瞬,但见他身后那原本隐隐泛白的天幕,仿若天河倾斜,挥毫写意,那原本被暗暮压住的明光转眼迸发了出来,朝晖洒向漫漫天穹,再落到他肩上时,已是粲然夺目的金光。

“人道是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太后缓声道,似乎并不接受皇帝划清界限一般的辩白,仍谈着那人,“他虽顽劣,却必不会行谋逆之事。”

语气却是非同寻常的熟稔。

“他毕竟离京多年,人心难测,谁说话也不算数。”皇帝缓声道,“何况……他若来讨这个帝位,你当真觉得是谋逆么?”

说到最后,皇帝的声音越来越轻,那轻飘飘的话也化一股风,散至天际。

太后抬起有些混浊的双眼,二人对视,少顷,正在皇帝摇了摇头,正要转头再去瞧那旭日初升时,太后又开了口。

这回,却是终于在说徐温了。

“伯悌之死,乃是意外。陛下痛心,也是难免之事。人死不能复生,但那信中既然说徐军已全军缟素,这南阳之事未尝不能有转机——”

片刻沉默。唯有一声在宫道回响而显得明晰的脚步声,自远方传来,远远地,能瞧见一个身影从前殿小步往北赶,显是孙节已在朝上传完御旨,回来了。

皇帝收起放在栏上的手,走回殿内。

“朕并不痛心。”这声音顿了顿,

“朕对他的那点孺慕之情,早在九年前,在与这一样的冬日里,被他弃如敝履。时至今日,还有什么可痛心的呢?”

很快,孙节入到长秋宫内,恭恭敬敬地把皇帝又请了回去。

只有太后,在阁上目视着那皇帝随着一班侍从又回宫而去,不多时,有机灵的宫人登高来寻,她才兀自叹了口气,道:

“……这洛阳,恐怕又要乱了。”

——

确如她所言。

接下来的两日,再没有新的信使自南阳而来。

朝上风波过去,徐温身亡的消息终于也在京中传开了。这下,原先担惊受怕的又眉开眼笑了,而原先数着日子,盼着徐温打进京兆的那些老臣,以王邈为首,俱都丧着个脸。

两日里的朝会,称病告假的人换了一批。

或许朱津是想杀鸡儆猴,狠狠整治一波的,但皇帝听闻此事,笑着拿自己龙体调侃,只说这寒冬腊月,确实容易有个头疼脑热的。

于是朱津听了,也是一笑,就此揭过。

慢慢地,只这两日,朝中大臣,大多从惴惴不安,变得开始习惯了。当中不乏有人抱着伸头一刀缩头一刀的想法,只要那新的战报未到,便当无事发生,甚至已经不大在意南阳战事了。

皇帝本人自然知道此事有玄机。

若朱津得了战报,且不说为了彰显其“忠心耿耿”,朱津大多会报与他听,就算这朱津改了性子,大敌当头,总算原形毕露了,可无论是好是坏,他总也该有所反应才是。

而不是如今这样的平静。平静得都有些诡谲了。

但裴方也必然是往回送了信的。

需知裴方此人,虽不够机敏,却胜在对朱津一片忠心。哪怕朱津叫他一头撞死在大殿上,他也会毫不犹豫地照办。

否则,朱津也不会让他守南阳这样的腹背之处。

这样的人,原先夺青、淮二州时,可是战报连发。闹得朱津还斥过一回,说他若没主见,就滚回来当个百夫长得了,一时在军中也是半个笑话。

这样的肱骨,战事再焦灼,也不大可能突然忘了送信,除非——

信路不通。那飞马送来的信,遭人截获了。

就如同远在青州的聂永一样。

皇帝猜到了,心中再思绪万千,却俱都按捺住了,只装作不曾猜到的样子,忍了两日。

或者说,是等了两日。

直到第三日星夜,朱津终于有了动作。

四更起,京外大营便有了响动,北宫之中虽不能察觉此,但那宫中宿卫也接了急令一般地行动起来。

五更,纷乱甚至传到了禁中。几位新入宫来的小黄门,伙同谒者,夜开宫门、禁门,放进不少城中原该在巡逻的人马。

这样深的夜,那一把一把的火炬却几乎要烧红了宫墙。

章德殿外,不知何时,孙节已被几个黄门架起,逼着他打开寝殿门。

好在孙节虽被如此惊扰,却还勉强有些胆识,站在寝殿外,硬撑了半晌,高声咒骂。

他那嗓音倒是能把檐上栖的鸟雀也都惊飞了,自然也吵醒了不少睡梦中的宫人。只奈何一夜之间,宫里各个原先忠厚老实的宦官宿卫,摇身一变,竟有不少是朱津早便埋下的眼线爪牙,而此刻众人又是措手不及,哪怕赶来相救,也很快被朱津的人又压了下去。

眼看这些人下一刻便要打开门来,杀入殿内,这殿门却从被人里往外打开了。

“放开他。”

这一声虽不响亮,却如同玉石落地,清越透骨,直教殿外众人也不自觉地停下了动作。

从章德殿中走出的人,不是皇帝,还能有谁?

但见皇帝从那寝殿中缓步走出,身着寝衣,独系了件外袍,青丝如瀑,却是神色冷冽,不怒而威。

这一句御令再简短,那几个小黄门终是面面相觑,不敢忤逆天子,退开半步来。

孙节无人搀扶,一个趔趄,直直跪倒在皇帝身侧,张着嘴,许是方才哭喊,把嗓子哭哑了,许久不曾说出话来。

皇帝见了,安抚地拍拍他的肩,又抬起头来,面对这阖宫逆贼,却并不变色,而是扫视一圈,质问:“是何人胆敢命你们夤夜入宫作乱?!”

一片寂然,无人敢答。

皇帝却把脸一沉,眉一皱,扬声连问:

“卫尉何在?!

“朱津又何在?!”

三声喝问,有如当头三棒,把那殿前或被架起,或被拦住的几个懵懂宿卫生生地敲醒了。当中几个机敏的,便趁那些乱贼不备,挣扎脱身,慢慢聚拢到皇帝面前来。

虽只有十数人,但因背后便是座上天子,倒也有些胆量。他们不过带了些短刀短剑,面对那骏马长枪却丝毫不惧,与足足能把章德殿围住的数名逆贼默然对峙。

孙节也吃力地站起来,挡在天子之前。

眼看陷入僵局,殿前一片教人窒息的死寂,孙节终于找回了嗓子,一面颤着腿几欲摔倒,一面要开口再骂。

就在此时,只见面前那密密麻麻的军士宿卫动了动,让出一条道来。

黑洞洞的宫道与烧得刺眼的火光相映,却瞧不清来人,只听得那熟悉的嗓音慢慢传来。

“——这么晚了,陛下寻我,所为何事?”

是朱津漫不经心的嗓音。

伴着马蹄声与人头攒动,那甲胄相撞的沉闷响动,倒显得这声回话不似话语中所含的那么嚣张了。

紧接着,便见那漆黑夜色中,有几处火炬慢慢靠近,慢慢映出朱津那张清隽的脸,脸上笑意依然。

只是他驱马一路行至殿前,一丝要向皇帝行礼,甚至一丝下马的意思也没有。

“寻你何事?”皇帝也笑了,拨开孙节,凝眸,越过面前的几人直视朱津,道,“你自己竟不知晓么?大司马如此兴师动众,难道就没有什么话要禀给朕——给天下人的?!”

闻言,朱津却是大笑三声,拍了拍身侧的副将,耳语一阵,拖得皇帝脸色越发冷峻,方慢悠悠地转身回来,笑道:

“多亏陛下提醒,臣愚钝,险些忘了。此番确实有要事要禀告陛下,只是事急从权,还请陛下先随我移步……”

“什么急事,既然急到‘逼’你带兵进宫,竟不能说给你的心腹手下听?”皇帝冷笑,道,

“——又或是不能说给朕这个天子听了!”

这一声诘问,掷地有声,激得朱津身边那偏将面红耳赤,似要争辩,但被朱津伸手拦住。

“陛下这就错怪臣了。”朱津仍是笑着,道,“此事事涉朝中大臣,牵涉甚广,因此不好在大庭广众之下明说,但既然是陛下要问——

“司空王邈谋逆,罪证确凿。臣已将其下狱,正严刑审问,只等他招供。现依其家仆供述,进宫捉拿其同党余孽!”

“这是要捉‘逆贼’?”皇帝拧眉喝问,“这阖宫上下,俱是朕的亲随,朕倒要看看,你究竟要当着朕的面,把哪个捉走!”

许是这怒喝太疾,惊动了朱津□□那骢马,甩着马头喷了一阵鼻息。

朱津端坐其上,马被惊动,殿外众人更是犹疑僵持,他却仍满脸闲适,仿佛不过是同皇帝说笑,俯下身,轻松地抚摸马背,稳住身形,又用力拍了拍,才又直起身子。

“却不是臣要捉人,是王邈家仆身携逆贼聂永密信,被宿卫所获,说……”他并未收手,就这么堂而皇之地伸出来,径直指向那殿前天子!

“——你大胆!”

天子眉头一跳,怒斥出声,那朱津才笑出声来,挪开了手指,偏向另一侧,缓缓道:

“那家仆供出其同党,不是旁人,正是陛下身侧这位——孙节,孙常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