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章 第 11 章(1 / 1)

加入书签

孟令姜笑道:“忘了昨日跟你们说的城门口流民的事了,今日回城的时候咱们去寻一寻做工种地的人。”

开春之后,北地零零散散南渡过来不少人,都聚集在城门口等核实了身份文书后好入城谋生。

官府称这些人为“流民”。

婢女眼睛一亮。她记得城外是有很多老少蓬头垢面地瑟缩在破败的城墙根下面,原来是北地来的流民。

走在路上冷不丁芳芽紧贴过来,小声在她耳边说道:“女郎,后头有个郎君一直跟着咱们。”

莫不是想打劫她们吧。

孟令姜收住脚步转身看过去,果然见有个男子尾随她们,被她警觉地一看,那男子拘谨地站在那里不敢往前走了:“女郎……我……我想找你卖田……”

“卖田?”主仆三人听到他的话皆松了口气,孟令姜看他个头不高,是个憨实的农人模样,于是说道:“请郎君走近了说话。”

“我叫张乙,”男子快步走到离她们一丈远的地方,说道:“听说女郎买了郭家的田,每亩地给800钱,我家里有小10亩田,想问问女郎能不能买下来?”

孟令姜问他:“郭家媳妇才生了孩子,不能下地种田才卖的,郎君为什么要卖田地?”

张乙倏然脸红了:“我想……换了银子娶媳妇儿。”

他说他开春去山里头打野鸡的时候摔断了腿,没赶上春播,手里的十来亩田地闲着。那阵子躺在床上不能动弹,连口热水都喝不上,他才晓得该娶房媳妇儿了。

10亩田换8两银子,加上他手头的积蓄,够娶个妻了。

有了媳妇儿的家里才叫过日子。

孟令姜:“没了田地没有收成,郎君就算娶了媳妇儿,日后拿什么糊口养活她呢?”

总不能指着她娘家接济吧。

张乙老实地说道:“卖了手里的田,再去村外垦新田。”多的是没人烟的树林子,放一把火一块田地就出来了。

孟令姜笑了:“你倒是打算的清楚,”她顿了一下说道:“我不光买田,还缺种地的,你想不想给我做工?”她缓缓摇头:“一块田地从开垦到收成,总得一两年的光景吧。”

且新垦出来的田土壤适耕性不好,土层薄,肥力差,种出来的苗长势弱,收成自然也不好。

他重新垦田不现实。

云华补充她的话:“工钱另算。”

张乙掂量了下垦田的不容易,问工钱怎么计算,孟令姜说道:“你农忙时给别人帮过工吗?”

“帮过的。”他回道:“一日80钱。”

按天算的,给的价钱高。

孟令姜在心里合计了下:“一年里头农忙的日子加起来四个月吧,我算着是十两银子,春秋两季我再另给你两斗米,你可愿意给我帮工种地?”

这两斗米是看在他是个建康当地人,对种水稻熟悉的份上给的。

张乙思忖着这个钱数,他一下子算不过来:“女郎,我得想想。”

孟令姜点头说道:“说实话我当下缺人手,你明日一早给我答复可好?”

她从吴氏手里买的五亩水田,还搁在那里等人打理呢。要不,她能见一个就问人家愿不愿意“卖身”吗。

男子说道:“好,我明日来见女郎。”

说定之后,孟令姜主仆去田里转了一圈。

昨日的那名农妇还在地里劳作,田垄上扔了不少被拔出来的水稻幼苗。

孟令姜敛了裙摆,她弯腰捡起来一把晒得蔫蔫的幼苗,又看了看农妇的田里,播种播得稠密了,说道:“大娘,你这些多余的秧苗扔了可惜,不如你移出来卖给我吧。”

她之所以说“卖”而不是请求人家送她,是想出钱让农妇拔秧苗的时候仔细些,保证拿到手的秧苗是完整的带根的。

有了秧苗,再像后世一样插秧,多半能赶上这一季的收成。

反正赶不上直播了。

只能死马当活马医。

昨日听说她要买田,今日又听说她要买秧苗,农妇惊讶得不行:“女郎没种过地吧?”

孟令姜笑道:“是呢,没种过地。”

也不是完全没种过,她上辈子种过玉米——研三期末考试,她种出来的一棒玉米上稀稀疏疏统共长了不到8粒玉米……

再少一粒就得挂科。

毕业后回到村子里承包了田地,种的苗长的很茁壮,可这不是没等到收成人就穿了么。

“怪不得呢,”农妇教她:“女郎你看,拔出来的这些苗又黄又瘦,不中用,移栽到你的田里长不好的。”

活成活不成都得另说。

孟令姜却说道:“大娘,要是照应的勤些,多施肥呢?”

农妇说道:“可是苗弱,收成又怎么会好呢?”

孟令姜:“我想试试。”

总比这一季闲着的好的。

农妇说道:“女郎一亩地给10文钱成不成,我把带根拔出来的秧苗用湿泥裹起来,过两日一块儿给女郎。”

她开的价钱不算低,心想女郎还一还,8文钱也是好的。

“成,”孟令姜想了想,爽利地应下来:“拜托大娘了。”

农妇做成一桩好买卖,也不干农活了,她放下锄头去找邻居们:“你们家多出的秧苗别扔,能卖钱。”

被她这一嚷嚷,片刻,四五个农人来找孟令姜:“咱们家秧苗多,女郎还要不要了?”

“太好了,”孟令姜教她们怎么用湿泥封住拔出来的秧苗的根,说道:“后日你们弄好了送到我的地头来吧。”

农人们乐呵呵地全应下来了,保证给她好活的苗儿。

又有农家说他们手头的地太多耕种不过来,这季还闲着没播种,要卖给孟令姜,她都一一去瞧了,最后说成了四户,共三十亩地。

加上吴氏卖给她的五亩,她手里如今有了35亩稻田。要是明儿张乙再应了她,那就又多了10亩,一共45亩。

眼瞧着白花花的银子就要给出去了,云华心疼的要命:“女郎,咱们是不是买的地太多了些?”

孟令姜只笑不答。

要是有钱,她还想把这个离建康城里最近的村庄买下来变成她的农庄呢。之后再向外头垦田,要不了几年就会拥良田千顷。

半日在田垄中走下来,虽然并没有怎么劳作,但孟令姜还是累极了,便早早雇了一辆骡车回城。

骡车在田间吱呀吱呀颠簸着行路,孟令姜靠在芳芽肩头眯了一眯,这就到城门口了。

孟令姜给了车夫几文钱,让他把自己放在城门口。

城墙根处滞留了不少的流民,有的孤身一人,有的拖家带口,老幼妇孺咸集,她皱眉说道:“怎么跟前一阵子的流民不一样,像逃荒过来的。”

前一阵子流民穿戴齐整,身上也有少许财物傍身,今日则多了许多蓬头垢面的大人孩子。

他们三三两两蓬头垢面的流民或躺或坐在城门口,他们无一不消瘦,目光空洞,可见一路南下来到建康是吃了苦头的。

“听街坊们议论,”云华说道:“北方又打过来一拨胡人,又抢又杀,许多人不得已逃了出来。”

既是胡人的铁骑下逃难出来的,自然来不及变卖家产,哪能有财物傍身。

一行大理寺的衙役来回巡逻告知:“有身份文书的拿着进城找人家,找到人家收留的去大理寺换新的文书,找不到人家的,出城来这里等着,不得在城中逗留。”

建康城中不让闲杂人等聚集。

要是找不到主家雇他们做工或是卖身为奴婢,便不能留在城中,怕滋扰生事。

孟令姜才要把买人或是雇人的想法跟一个熟识的衙役说,没想到遇到宋蟾光亲自带着人来盘问这些流民的身份,他身后,那只乌云盖雪猫高昂着尾巴不远不近地跟着,她上前施了礼:“那日多谢大人相赠蓑衣,不知大人哪天休沐,我好去大人府上答谢。”

宋蟾光还了礼说道:“区区小事,女郎不必放在心上。”

好像孟令姜不提,就没那回事一般。

他以眼神问孟令姜有事否。

孟令姜说道:“宋大人手里有可靠的流民吗?”她把欲雇流民耕田的事情说了:“最好是会务农的壮年男子。”

宋蟾光听了沉思片刻说道:“今日许多人都进城找雇主了,女郎明日一早来瞧瞧?”

留在城墙根的人多半是没人看上眼的妇孺。

孟令姜想着明日一早要出城,点了点头。

她正要辞别宋蟾光进城,这时,有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手上牵着一个五六岁的男娃,背上还背着一个两岁大小的女娃,拦住了她的去路:“女郎。”

云华要驱赶,孟令姜摆摆手让她不要惊吓到小孩子:“小郎君有事吗?”

“女郎叫错了,我是个女儿身,”那小娘子行了个大礼说道:“我听女郎每次晨起出城,日落回城,想是在城外有营生的,不知女郎做什么营生?”

孟令姜深深地打量了她一眼,果然污垢之下的五官甚是清秀:“小娘子打听这个做什么?”

那女孩儿费力地挺直了身板说道:“想问问女郎还需不需要人手?”

孟令姜看着她羸弱的模样,叹了口气说道:“我这里倒是需要人手,可是我需要他们能耕田种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